项目组人员经过资格认证之后,依据项目工作制度、建模标准规范和施工图纸建立BIM土建模型、安装模型、场地模型,通过碰撞检测、管线综合对图纸进行优化设计,形成最终可以指导施工的模型文件。
该技术环节为BIM应用提供最基础的模型数据,为项目BIM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是后续过程应用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对模型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应有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三维场布模型,模拟现场施工场布状况,分析场布合理性,三维场布模型如图所示。三维场布模型制作会基于BIM技术的三维项目模型,确定和优化塔式起重机位置,从而进一步优化钢筋、木料储存加工区及项目人员生活与办公区域,做到合理布局、确保现场水电道路满足要求、减少现场材料二次搬运距离、方便项目人员工作和生活的目的。
基于BIM的图纸会审会发现传统二维图纸会审所难以发现的许多问题,传统的图纸会审都是在二维图纸中进行图纸审查,难以发现空间上的问题,基于BIM的图纸会审是在三维模型中进行的,各工程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一目了然,通过软件的碰撞检查功能进行检查,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图纸不合理的地方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都有重要意义。
图纸会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等,做好图纸会审这项工作,图纸中的一些问题就能及时解决,可以提高项目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进而节约施工成本。应用BIM的三维可视化辅助图纸会审,形象直观。
基于BIM技术,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制作或局部调整模型.形成多个备选的设计方案,使项目方案的沟通、讨论、决策在可视化的三维场景下进行,直观和高效的实现项目设计方案的决策。
BIM应用进行碰撞检查的前提是需要完成项目各专业(如结构、电气、暖通等)的基础信息数据的准确录入,通过BIM模拟平台在虚拟模型下实现相关专业的可视效果的集成。将各层的碰撞问题汇总,通过BIM的信息记录和统计功能,对有相互关联关系的问题集中标注并予以修改。
借助BIM软件,将项目散乱孤立的设计数据和信息整合在了BIM数据平台上,为在各专业设计之间实现数据共享、信息顺畅提供条件和基础,而后各专业设计人员利用数据平台实现各种专业之间数据无缝链接。
在BIM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装饰等各专业深化设计,通过各专业三维图叠加、综合,做到三维可视化,有效合理的处理给排水、暖通和电气各系统的综合排布,及时发现综合图中各专业之间的错、漏、碰、缺等问题。
结合施工工艺和验收规范,对施工模型进行优化、深化设计。生成平面图、剖面图、节点图,有效节约机电安装空间,提离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根据施工深化协调模型,提取准确的预留洞口位置信息,生成预留洞口定位报告,避免施工现场因预留洞口不准确导致的返工及安全隐患。
工程量的计算是工程造价中最繁琐、最复杂的部分,通过BIM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快速统计和查询各专业工程量,对材料计划、使用做精细化控制,避免材料浪费,能大大加快工程量计算的速度。如利用BIM信息化特征可以准确提取整个项目中防火门数量的准确数字、防火门的不同样式、材料的安装日期、出厂型号、尺寸大小等,甚至可以统计防火门的把手等细节。
辅助施工图设计是以剖切建筑专业三维设计模型为主,二维绘图标识为辅,局部借助三维透视图和轴测图的方式表达施工图设计。
用于展示工程概况、形象进度及施工方案等内容,施工动画模型在项目BIM模型制作完成后,结合现场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实施,将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关联,便于结合现场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便于项目管理人员准确决策,合理安排资源,减少返工。
工厂化建造是未来绿色建造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BIM技术提高构件预制加工能力。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建筑质量等。现场制作安装与工厂化预制安装综合效益进行对比,工厂化预制明显存在优势。比如:可以节省10%的材料费用、节省30%的人工费用、缩短30%的工期。预制构件流程:构件创建一构件优化一构件分解和构件加工图一出构件加工清单一现场组装。
通过现场施工倩况与模型的比对,可随时记录现场质量/安全问题信息、位置、责任人及整改过程信息,质量/安全留痕,针对现场交底、巡检、照片等上传记录,提高质量检查的效率与准确性.并有效控制危险源,如洞口、临边、电梯井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布置上安全围栏,进而实现项目质里、安全可控的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计划任务、工期的把控往往与项目最终成本和成败起到关键影晌。将项目执行的过程按日期时间进行拆解、细分,运用综合平衡和集成.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执行计划方案,用以指导项目执行和项目控制,是建筑行业常见的管理方式。项目任务计划统筹解决工期、人力资源等的安排问题,使不同的团队之间清楚各自工作的前置与后续关系,方便相互之间的协作。
人员成本: 1)通过 B IM 模型、施工组织模拟、人员信息库来计算各个阶段的用工量(按工种)。 2)根据施工方案模拟,组织人员的进出场时间表。 3)通过培训,提高人工效率,降低事故风险。
材料成本: 1)与设计协作,确定材料的定额用量。 2)基于进度的 B I M 模型,可以根据进度、工序,明确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和数妞,减少二次搬运。 3)通过领料(限额)控制,进行计划和实际对比,控制损耗。
设备成本: 1)根据施工方案确定设备的台班计划。 2)提升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维护,避免出现设备故障。3)大型设备的管理和进出模拟。
基于BIM技术的档案资料协同管理平台,可将施工现场的实验报告、验收单、设计变更等跟BIM模型进行关联,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可以进行快速搜索,或者通过BIM构件查询相关手续和资料的完整度。对于需要隐蔽验收部分可以拍照与BIM模型关联,方便后续调取查看,相关资料清晰可见,设备运行参数及其参数说明书与模型关联。
为了方便施工各方协同,针对项目建立管理共享平台,所有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统一管理各专业BIM模型,对不同岗位应用人员进行权限控制,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进行数据共享和协同。 通过BIM平台,可以保证各岗位获得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对应性和可追溯性。可以直接上网调取最新的模型数据。